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3300名防疫“管家”织密防控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08:09:00    

●南方日报记者 蓝志凌 刘嘉麟 欧阳少伟

“您好,我们是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是为了向您介绍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7月27日,夏日高温下,顺德超3300名党员干部敲门入户,向市民讲解防控知识,与他们一起清理容易滋生蚊虫的屋前屋后积水。

面对突如其来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安排,佛山市顺德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域联动,以精准防控、暖心服务、长效治理的组合拳,织密蚊媒传染病防控网,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蚊媒传染病防控歼灭战。

创新网格管理切断传播链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越早发现,就能越快精准防控。顺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起到了“前哨”作用。

7月7日,顺德区北滘镇林头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周婉芬,第一时间将“高度怀疑可能存在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聚集风险”规范上报,为后续疫情防控争取了核心时间。

锚定靶点,快速切断疫情传播链成为当务之急。“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顺德创新网格管理机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乐从将全镇26个村居精细划分1873个责任网格,边排查、边消杀、边整治;勒流黄连社区按“141个小网格、29个大网格”体系开展行动,通过“广泛宣传、及早发动、精准防控、重点排查”,进行风险圈精准管控。

7月24日起,顺德超3300名党员干部下沉行动,按“双报到”机制对接村居,聚焦交通场站、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开展孳生地清理,带动全域协同发力,上下拧成一股绳。

“空中哨兵”识别蚊媒孳生地

“无人机准备起飞,重点查闲置屋天台。”7月24日,陈村镇花城社区,多架搭载红外热成像与AI图像识别系统的无人机陆续升空,5小时内,12平方公里辖区内的闲置屋已完成三维建模巡查。

广东夏日多雨,是蚊虫孳生旺季。传统的“翻盆倒罐”排查,在居民区密集的建筑环境中,效率难免受限。“空中视角”让顺德防控从“人力密集型”转向“科技精准型”。

前方,无人机实时回传信号;后方,顺德无人机指挥调度中心的GIS疫情热力图快速跳动,红、橙、黄、绿、蓝五色清晰标注着全区各村居的风险等级,实现了疫情风险的分级可视化。

借助无人机航拍巡检,顺德通过智能算法快速识别出楼顶积水、卫生死角等蚊媒孳生地48处,为消杀作业提供了厘米级的坐标指引。

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消杀质量及效果,以科技精度筑牢防疫防线,同样体现在医疗一线。顺德制定相关救治应急预案,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专家小组,建立起从病例收治到流调入户的全链条明确分工机制。

一线,病媒生物监测采样员、流行病学调查员、消杀技术指导等专业人员,与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医护人员一同下沉基层;后方,各收治医院协同联动,全力收治患者,5批次共计4079人次的医护力量奔赴各镇街,展开精准救治和防护工作。

从“要我防”到“我要防”

防范蚊媒传染病,不仅要行动,更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在思想上达成共识。

“用洗洁精换富贵竹,以后再还您新的!”北滘部分村居推出“以物换物”活动;陈村大都村首创“防疫积分制”,通过积分兑换物资,让村民自愿清理阳台花盘、院落储水容器和自家闲置地,实现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观念转变。

在顺德,更多社会力量正自发集结:各镇街企业商协会积极捐赠防疫物资;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掀起系列爱国卫生运动热潮,织密防蚊灭蚊的防护网……

这场全区上下齐动员的“清积水、扫垃圾、整闲置”行动,还成为了顺德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契机。

“环境好了,蚊子没地方待,这钱花得值。”北滘林头社区一名村民的话,代表了不少人的心声。不久前,林头社区以100%的表决率,决定投入230万元专项预算,用于改善社区公共卫生环境;北滘西海村实施《西海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公约》,着力整改违规种植及家禽散养等问题;陈村庄头村将荒废多年的“野猪林”进行平整,计划将其打造成文旅产业示范基地。

一手抓防疫,一手提升基层治理。顺德以防蚊为契机,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求提升城乡环境,持续筑牢健康防线,也让城乡品质提升的蓝图,在千家万户的自觉行动中变得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