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讲解员
郑好
大家好!前段时间一位顶着“鸡窝头”给著名主持人周涛讲解的小姐姐火了。当然这不是我,但是我和她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讲解员”。各位领导,同志大家好,接下来欢迎您和我一起走进一段跨越山海的旅程,我是今天的讲解员郑好。
时间回到2023年初,我考入莒县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成为了一名“小镇讲解员”。莒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的红色热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曾多达13341人,现如今还有100余人。
入职不久单位就组织我们去看望了他们。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是2023年2月22日,寒风刺骨,阳光明亮。我见到了抗战时期前帮共产党员把孩子养大,自己的女儿却饿死了的横山母亲崔立芬。我很大声的和她说话,当时99岁的老人却怎么也听不清了,只是摸着自己的衣服喃喃自语“有个牌啊,我的牌呢哪去了?”家人把老人换下来的外套找了出来,从那外套上我看到了,原来耄耋之年的老人在模糊不清意识里仍惦记的是一枚鲜红的党徽。我们的老党员在鲁东南大地的深处,走进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部关于党性、关于勇敢、关于忠诚、关于斗争的传奇。可是垂暮之年的他们,我甚至都听不清听不太明白他们说的话。但我始终记得那天临走的时候一位老党员奶奶拉着我的手说“年轻真好啊,我也曾年轻过”。我想她们的年轻是从战火硝烟里开始的,而我们的年轻是用他们的青春、热血和一生换来的。那一年我在莒县展馆里一遍又一遍讲述他们的故事,我多希望时间能多停留一些在他们的身上。
时间到了2024年初,我有幸被遴选借调至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进行讲解接待工作。党史展览馆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批准建设的。新时代大馆的庄严氛围、2500余幅图片、4500多件套文物实物、如书一般的讲解词。我至今都记得,当我第一次以“小镇讲解员”的视角面对如此宏大的展览,从心底“慌”起来的感觉。我面对的不再是莒县展馆里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老物件,更多的是承载着开天辟地伟业的国家级文物。深夜我埋头苦背讲解词,白天在展厅里不断重复模拟演练,步数从来都是以万为单位,只为把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化作有温度、有力量的语言传递给观众。后来我投入到日常讲解工作中,我渐渐明白,讲解不是简单的历史复述,而是价值观的传递与信仰的表达,无论舞台大小这份使命的分量同样沉甸甸。
我记得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5周年之际我为一群刚刚戴上红领巾的小小少先队员们讲解。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展厅,一路上用清澈好奇的眼睛打量着那段峥嵘岁月。我又带他们来到了展览的二楼,看了毛主席用过的话筒、穿过的呢大衣。当开国大典影像里毛主席啊按下升旗按钮时,突然我听到了一个声音“红领巾就是红旗的一角”!孩子们纷纷低头看向自己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我知道今天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是红领巾赋予他们的“价值观”的起点。
犹记得在今年中国核工业创建70周年当天,我接待了中国核工业工作者。当走到展示“两弹一星”等国防科技建设的篇章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久久凝望。一位党员感慨说:“看到这些,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先辈们为了核事业,不惜一切的身影。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成就。”是啊,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富足强盛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竭尽所能的奋斗新时代。
如今,我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到了故土。当我再次讲述那些发生在莒县山山水水间的革命往事时,我的心中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笃定和力量。那些在历史中熠熠生辉的价值观——爱国、公正、敬业、富强——它们从未远离。它们就熔铸在你我平凡的坚守之中,体现在每一次对职责的敬畏、对事业的投入、对人民的赤诚里。而我们讲解员就应该做到用心、用情讲解。讲好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故事,为民造福的故事,讲述那些永不褪色的价值观,让信仰的光芒照亮更多人前行的方向。
最后,我想说以上就是本次旅程的全部内容了,感谢您的莅临垂听,我是今天的讲解员郑好,期待与您再相见。
来源:莒县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