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岚山,看“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09:03:00    

在日照市岚山区,“蓝色”正跃升为区域发展的核心色调,一幅产业多元、创新驱动的壮阔图景徐徐铺展。这“蓝”,是钢铁产业转型进程中日益澄澈的蓝天,也是低空经济于广袤蓝天下的蓬勃兴起,又是蓝色海洋馈赠的无限机遇。

4月28日—29日,“改革立潮头 实干挑大梁”大众报业集团驻地媒体联合采访•日照行活动深入岚山,探寻这片土地的蓝色发展奥秘。

钢铁智造:数字引擎驱动低碳革命

4月29日,采访团一行抵达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蓝天白云之下,厂区内绿树成荫、生机盎然,一幅现代工业与生态环境共生共融的美丽画卷。

得益于近年来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战略,日钢目前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高质量超薄带钢生产基地,我国第一家全面掌握ESP关键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铁企业,多项指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集装箱用耐候钢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合规炼铁产能突破2000万吨,炼钢产能1940万吨。

钢铁生产过程中,高炉冶炼环节是能源消耗和排放“大户”。传统的高炉操作,依赖经验与人工调控,难以实现精确的过程优化和实时调整,容易造成生产不稳定和资源浪费。日钢全流程智能工厂项目,为推动钢铁产业降碳增效提供了新解法。

1780平方米的日钢铁前集控大厅,是行业集控规模最大、产线最多、生产全流程集成度最高的铁前集控中心。中心建立了100万个数据点采集的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平台、218个智能应用及模型、600余张全自动报表、2000多个监控点、401块大屏幕、105个集约化的操作岗位,对整个铁前生产系统进行智慧控制和生产决策。

“封闭的高炉中,化学反应复杂且瞬息万变。我们将积累20多年的管理与操作经验,转化成数字化、智能化语言,成功打造出行业领先的6项创新闭环智能控制模型——高炉智能调煤、高炉智能变料、高炉一键冲渣、高炉一键休风、高炉一键点火、烧结一键点火,如同给高炉装上了‘智慧大脑’。”日钢信息系统处副处长董淑恩介绍。这套一体化管控系统,实现炼铁生产决策由经验主导向数字化驱动转变,有力保障了高炉稳定顺行,优支撑铁前生产进一步降本增效。

与此同时,高3.7米、宽42.6米的日钢生产管控大厅大屏上,企业计划生产、能源指标、全厂环保监视、物流运输和远程计量等各类信息,也如水流般实时涌动。每天清晨6点,系统便能准时完成前一日的成本核算,并能在极短时间内实现对生产与检修、铁钢、铁烧、钢轧、原料、副产品和能源的排程优化。

据悉,日钢全流程智能工厂项目于2023年10月投资10亿元启动,项目一期智能应用已于2024年年底全部上线,二期计划2026年年底前建成投用。通过数智化炼铁和数智化生产管控,日钢年可降本近2亿元,降低能耗约6万吨标煤,减少CO2排放约17万吨,钢材订单平均制程时长提升至6.5天,产成品超期库存降低10%。

低空经济:云端绘就产业新航道

当螺旋桨划破晴空,机舱缓缓攀升,身下波光粼粼的海面泛起细碎的银色光芒,蜿蜒海岸线如丝带般舒展;转头望去,阿掖山层峦叠翠间,云雾缭绕的山谷若隐若现,山与海交织成一幅灵动的水墨长卷。

在日照市岚山通用机场,598元单人、798元双人、998元三人的15分钟的“云端之旅”,引得游客争相体验。去年,日照九天航空飞行俱乐部迎来了3000多人次参与飞行体验。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距离五一假期还有一周时,五一假期期间飞行体验预定人数已突破200人,热度持续攀升。与此同时,航空研学、飞行执照培训等也备受欢迎。去年,俱乐部接待了4000余人次的孩子参与航空研学。在最近的这四周里,每个周末半天的航空研学活动,每期都吸引了40余名孩子参加。

低空经济“逐梦云端”,岚山有得天独厚的滨海空域资源。日照是华东地区划设低空飞行空域最大的城市,获批21块总计2.3万平方公里的低空空域。其中,岚山区获批空域5块,空域面积547平方公里;获批无人机试飞空域5块,面积1200平方公里。坐落于岚山多岛海赶海园西侧的岚山通用机场,于2019年11月获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的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是民航局实施“放管服”改革以来山东省辖区内的第一个A类通用机场,常驻飞机40余架。

依托通用机场基础以及通航时长全省第二的优势,岚山区积极抢滩“低空经济”这片万亿级蓝海。时下,岚山区低空经济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进入冲刺阶段。生产制造区7栋标准化厂房计划5月底交付,已成功签约6家低空经济企业;配套服务区及室外配套工程,计划6月底完工,研学、航校等机构将于8月初陆续入驻。与此同时,岚山通用机场也将升级扩容,增加10余架飞机的停放空间,并将跑道延长至1000米以上,为更多大型机型的起降创造条件。

向海图强:蓝色粮仓孕育新质生产力

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拂过岚山64.47公里的海岸线。距岸130海里处,波涛汹涌的黄海之上,黄色的“深蓝2号”网箱岿然矗立。这座高71.5米、直径70米,全潜状态下养殖水体达9万立方米的深海“巨无霸”,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随着潜水队完成水下布网,吸鱼管精准伸入网箱,工船的吸鱼泵发出轰鸣声,一条条3 - 6KG的三文鱼顺着管道跃上工船,丰收的喜悦瞬间在作业现场蔓延开来。

这些来自“深蓝2号”网箱的鲑鳟鱼,正是今年年初走入大众视野的“YeSalmon(耶!三文鱼)”品牌的原料。网箱内约40万尾鱼,收鱼期4 - 5个月。这是国产海水三文鱼首次正式大规模进入市场。从“深蓝2号”下渔网、工船吸鱼,到运抵日照近岸现场加工,直至整鱼装箱转运,全程采用低温中转云仓体系,这些鲜美的三文鱼最快30多个小时就能送达国内主要城市。

临海靠港的岚山,海洋资源得天独厚。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入海”,岚山区坚持向大海要“粮田”,实施“蓝色良种”提升工程,积极打造三文鱼产业链条。2018年5月,第一批大西洋鲑苗在岚山海域投入网箱。2021年,依托“黄海冷水团”,“深蓝”系列网箱开始规模化收鱼,打破了国外对三文鱼市场的长期垄断。自去年起,财金“海上粮仓壹号”系列6个单个有效水体约6万立方米的智能养殖网箱陆续下水使用,预计可实现年产三文鱼6000吨,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全潜式深远海三文鱼养殖网箱集群。

随着“陆基工厂化—近海网箱—深远海冷水团”这一三文鱼陆海接力养殖模式贯通,岚山区朝着千亿级三文鱼产业集群全速迈进。山东万泽丰海洋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泽丰”)总裁刘海滨介绍,按照岚山区“一核+三环+N极”的三文鱼全产业链发展布局,万泽丰积极融入和带动三文鱼全产业链集群建设,向上下游种质资源、育苗驯化、饲料疫药、深加工及品牌培育延伸拓展,做大做强国内鲑鳟鱼海水“养殖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量最高”的“海上粮仓”,实现国内三文鱼市场的自给自足。

“2624平方公里海域为岚山深耕海洋、经略海洋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将在抓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抢抓省政府188号文件机遇,加速构建具有岚山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力推动三文鱼全产业链发展,发展蓝色食品产业,加快山东陆海装备集团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等在手项目建设,年内建成启用贝类加工产业园、港口服务基地、奥腾达游艇生产制造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试点,全力构建海洋养殖、海工装备协同推进的发展新格局。”岚山区委书记焦春锋表示。

(大众新闻记者 吴宝书 丁兆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