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万人一杆枪托举“神舟”飞天——神舟二十号飞船发射任务侧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8:23:00    

新华社照片,酒泉,2025年4月24日 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这是航天员陈冬(右)、陈中瑞(中)、王杰在出征仪式上。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载人航天事业“万人一杆枪”。火箭系统、飞船系统、发射场系统……在神舟二十号任务发射前夕,每一位航天人都在岗位上忙碌着。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显示屏上跳动着一串串数据,科技人员正细致开展各项功能检查。一项系统经过不间断测试,数据绘制的曲线与理论模型丝毫不差。“不能追求‘差不多’,而是必须‘刚刚好’。”中心科技人员乔立青说。

时值春夏之交,发射场及周边区域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温度变化剧烈,处于风沙频发期。发射场气象人员提前1个月就开始了专题技术准备,22日的气象会商带来好消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发射日天气较好,各项气象条件满足任务要求,适宜发射。

数公里外的发射塔架上,船箭组合体静静矗立,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团队对飞船状态进行了最终确认。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研制团队通过持续技术改进,为长二F火箭注入“安全基因”。

发射场科技人员高飞、黄光耀正在对塔架设备状态及密封区密封情况进行巡视,每天都得爬几千级台阶,“我们着重对脐带塔外围线缆及管路状态情况进行巡视,包括塔上各部件连接状态,都是安全链条上不可断裂的一环”。

与此同时,空调专业岗位人员24小时紧盯塔架内部温湿度参数。“飞船对温湿度的敏感度堪比人体神经。”空调专业负责人于洁琛和同事轮班值守,将飞船所处位置的温度波动严格控制在0.5摄氏度,湿度控制在3%范围内。

时间走到24日。这天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55年前,第一颗“中国星”——“东方红一号”飞入浩瀚宇宙。现在,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航天员“太空出差”成为常态,探月、探火任务稳步推进。

戈壁滩的正午,烈日灼灼,14时许,问天阁前的圆梦园广场上人头攒动。在掌声、欢呼声的簇拥下,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领命出征。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旋律,他们向欢送队伍挥手致意,登车前往发射场。

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各项准备工作井然有序。操作台前,一双双眼睛紧盯屏幕,监控着各项数据;一声声报告响起,在严阵以待的大厅内格外响亮。

16时50分许,塔架的第三组回转平台缓缓打开,长二F火箭蓄势待发。

“5、4、3、2、1,点火!”现场观礼的群众与指挥员一同倒计时,声音响彻天际。

17时17分,火箭尾焰升腾,托举神舟二十号飞船飞向苍穹。箭上全新升级的高清摄像头,将火箭飞行状态实时回传;光学测量分队第一时间捕获目标、操纵“千里眼”稳定跟踪火箭轨迹;通信系统工作人员穿梭于各个机房,严密监视参试设备运行状态……

“火箭飞行正常!”“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一个个好消息接连传来,随后,神舟二十号报告,仪表显示船箭分离。大约10分钟后,飞船抵达预定轨道,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

“热烈祝贺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代表胜利的大红屏再次亮起。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何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