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会场搬到“现场”,济南为何将月度招商工作会开进开发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10:53:00    

参观自动化生产线,现场听取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8月22日,每月一次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专题会如期举行,此次会议创新采用“现场调研+专题座谈”的形式,首次将会场设在了开发区。

场地转换,亦是一次姿态转变,传递出济南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向一线倾斜、向实效聚焦的新动向。

从会场到现场

对开发区定位再认识、再强化

将会议场地搬到开发区,背后蕴含着对开发区定位的再认识、再强化。

今年4月,在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委主要领导明确指出,开发区是经济增长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5月的工业强市推进大会再次强调,开发区是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

角色定位需要落地变现,主战场亟待主力军。

此次专题会选址于济北经济开发区。座谈会召开前,与会人员先实地调研了开发区内的两家代表性企业: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展示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蓬勃生机;山东奥锐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则彰显了高端制造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对此,不难看出,开发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座谈环节,济北经济开发区、槐荫经济开发区、钢城经济开发区分别就产业集群打造、基金招商、特色产业招商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发言。各开发区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招商新模式,“基金招商”“场景招商”“产业招商”等新词频被提及。比如,济北经济开发区建立项目推进梯次跟进机制,槐荫经济开发区成立全市首支开发区半导体产业引导基金,钢城经济开发区联合莱钢集团创新“国企建园、政府赋能”模式……一系列创新实践,进一步凸显了开发区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重要地位。

会上也再次强调,开发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要切实推动开发区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

从工作汇报到解决问题

工作形成管理闭环

今年以来,每月一次的招商引资专题会议,成为济南市经济工作的“固定动作”。

一场会,不再只是工作汇报,而是形成了一个信息共享、问题协调、跟踪督导的闭环管理平台。市投资促进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通过这一机制,市区两级能够实时同步项目信息,协同解决落地堵点,跟踪督导项目进展,确保每个环节“有人管、有跟进、有结果”。

会上,1-7月的数据被清晰呈现,全市项目储备充沛,目前共招引储备亿元以上项目900余个,其中围绕我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招引项目占比50%,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特别是7月份,全市在下半年首月跑出了招商“加速度”,在先进材料、汽车、现代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展现了强大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问题也被直接摆在面上,一场开在开发区的会,也成了一场解决开发区实际问题的会。

这次专题会前,市投资促进局牵头,联合多部门首次开展“模拟考”,对开发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体检”,涉及5大类11项指标。会上,市投资促进局主要负责同志对应指标逐项进行了分析,为每个开发区作了考核结果“诊断书”,既能看出亮点和潜力,也指出了短板和弱项。会后,还将点对点进行反馈。

从谈合作到落项目

上下齐心构建招商引资一盘棋

当前,招商引资工作正面临一系列转型挑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政策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推进转变。

在交流环节,从一些区县(功能区)、开发区的发言中,透露出了工作思维的转变,传统的招商模式正在被颠覆。比如,在创新招商模式、优化营商环境上狠下功夫,凭真本事、靠好服务赢得客商青睐。

会议还特别强调,要聚焦市区联动,构建招商引资一盘棋。全力做好协同配合,打破壁垒、资源共享、联合招商,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方面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要以“一家人”的姿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外握成“一个拳头”,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这个过程中,市投资促进局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甘当区县和开发区的“信息接收器”和“功效放大器”,扑下身子为基层、为项目服务。而各区县也要主动沟通,共同争取市级要素支持,形成上下一股绳的强大合力。这种思维的转变,反映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下,内部协同比外部竞争更重要,系统效能比单点突破更加可持续。

每月一次的招商引资专题会,既是一次阶段总结,也是一次重新出发。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带着任务离开会场,加速奔赴招商一线,济南高质量发展的故事,也将在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中续写新篇。(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陈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