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外国参展商点赞文博会 深晚记者玩转展会国际化“鹏友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14:44:00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吸引了来自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国际化参展比例达20%。不仅如此,参展产品品类也创历史之最,包括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创意、新闻出版、艺术品、非遗产品、工艺美术品等。深晚记者探馆国际文化贸易馆(10号馆),采访参与展会的外国参展商,玩转文博会“鹏友圈”。

一分钟把名字转写为古埃及象形文字

今年,埃及展团首秀文博会,组织了7家企业参展,每一家都带着独特的埃及风情与文化魅力,为观展群众带来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走进埃及展团展区内,埃及国宝级文创品牌埃及复刻宝藏公司的展位前人头攒动。这里陈列着图坦卡蒙面具、罗塞塔石碑等精美的复刻产品,以及大英博物馆同款埃及猫神贝斯特雕像文创产品,引得不少观众拍照留念。

埃及派瑞斯公司展位前更是热闹非凡。这里展示的纸莎草画系列文创产品独具匠心,其中用机器在莎草纸上把姓名创作成埃及象形文字的互动展示装置,更是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体验。

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只见一台小巧的机器人正在莎草纸上“泼墨”创作。不一会儿,一行承载着厚重历史古韵的象形文字在现代机器的笔触下渐渐显露——瑞斯公司联合创始人Ziad Abass介绍,这是埃及象形文字版的“深圳”两个字,引得周围观众啧啧称奇。

▲Ziad Abass手持以象形文字书写“深圳”的莎草纸。

他告诉记者,能够代表公司参加本届文博会,他感到十分荣幸。“文博会的平台为我们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因为这里汇聚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产业从业者,让各国独特的文创产品呈现在众多观众和潜在客商面前。”

此外,本届文博会人流量之大也让Ziad Abass印象深刻。“除了和观众产生了许多愉快的互动外,更让我兴奋的是,已经有多位国际采购商、经销商对我们的纸莎草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相信这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他说。

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在文博会上精彩碰撞

作为韩国传统文化产业研究所理事长,郑光昊已经是文博会的老朋友了。早在2019年,郑光昊就第一次参加文博会。今年,他又和友商组团来到深圳,带来韩国匠人手工壶、济州岛玻璃工艺制品、韩国艺术家陶瓷作品、拓印画等多类商品。

▲韩国艺术家郑澈镐带来陶艺作品“幸运明太鱼”。

其中,韩国艺术家郑澈镐创作的陶艺作品“幸运明太鱼”吸引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展柜上,一条条由艺术家以白色或红色陶土手工捏制的明太鱼被麻绳及铃铛捆绑,造型独特。

郑澈镐告诉记者,明太鱼在韩国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寓意着带来好运。“在韩国,人们乔迁新居、买了新车或者新婚燕尔,都会在显眼的地方悬挂一条明太鱼。风干的明太鱼会散发腥味,而手工艺品在保持吉祥寓意的同时又具备观赏性。这次带来‘幸运明太鱼’来到文博会,我也非常希望能把这份幸运和美好祝福带给中国的朋友。”郑澈镐说。

“今年已经是我第三次来到文博会,每一年来到会场,都能感到惊喜。”忠清北道工艺协会理事长向记者表示,与往年相比仅推介韩国传统特产不同,今年他携带了更多具有现代化的文化产品来到现场。“艺术家的先锋属性与传统特产相碰撞,正契合文博会搭建传统与当代、未来对话平台的独特气质。我们希望在这一全球瞩目的文化盛会更好地与文化产业从业者互相交流、沟通合作。”

新老朋友汇聚,期待文博会创造更多商机

首次亮相文博会的来自巴基斯坦的“PakPersian Carpets”展位成为展馆内的新鲜亮点。充满异域风情的巴基斯坦波斯手工地毯和围巾整齐排列,细腻的羊毛质地、绚丽的色彩搭配,以及极具民族特色的图案设计,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

谈及参展契机,该展位的巴基斯坦参展商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李明。他透露,这次参展是朋友推荐他来的。“以前我就来过深圳几次,每次都能感到新变化。深圳是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化都市,既有满满科技感,又有文化多元性,我相信这次参展也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展会首日,李明坦言小件手工艺品的销售情况较为不错,他也期待着接下来几天能有更多的订单。

▲几位外国游客正在热情选购来自伊朗的精美饰品。

而在展馆的另一角,连续第三年参展的伊朗“Iran Olyalavan”展位,则是文博会的“老朋友”了。展位前人头攒动,色彩斑斓的手工艺品依次排开。老板马迪热情地向来往观众招呼:“我们像往年一样,带来了伊朗的藏红花、宝石、手工艺品,欢迎大家来到伊朗的场馆参观!”他介绍道,展位上的工艺品均出自伊朗本土艺术家之手,每一件都是纯手工打造,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谈及连续参展的缘由,马迪表示:“前两次参展我们都收获颇丰,不仅结识了许多中国朋友,还促成了不少商业合作,所以今年我们继续参展。”记者在该展位前观察到,几位外国游客正围在精美的饰品前挑选,听展位工作人员用英文详细介绍;而在工艺品的包装盒上,还印着马迪的联系方式,方便后续联系。这些小细节,也彰显了参展商希望借助文博会深化交流合作的满满诚意。

在走访各展位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无论是初次参展的“新朋友”,还是多次赴约的“老朋友”,不少外国展商都能用中文与参观者、采购商交流。从简单的产品介绍,再到深入的文化探讨,流畅的中文交流让沟通无障碍,也为文博会搭建起更加紧密的文化交流桥梁。

深圳晚报记者 袁晔 实习生 章佳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