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
直新闻: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王毅表示,美国不能任意妄为,历史车轮不能倒退。您如何评价王毅和格罗西的此次会谈?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此言,话锋直指美国近期疯狂的关税战行径。王毅严肃表示,美国“到处挥舞关税大棒”,公然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各国共同利益之上,公然无视多边贸易体制和既定规则。因此中国站出来阻止强权,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是为了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避免人类重回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
通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的会谈,王毅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强调了中国在维护国际规则和多边主义方面的大国责任与担当。这不仅是对美国关税霸凌主义的强有力回应,也是对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强有力支持。
事实上,正如王毅所言,特朗普政府在此次关税战中所采取的手段已经超越了正常经济博弈范畴,走向了明显的政治化甚至是非理性化。中方就直言这将是“世界经济史上的笑话”,而这种“小孩子赌气”一般不断升级的税率数字游戏充分体现了特朗普的强权政治思维,关税不过是他试图重塑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重塑美国霸权体系的大棒罢了。
那王毅外长为什么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共同讨论美国的关税政策?我想有两点原因。第一,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与王毅讨论此事,本身就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于美国关税政策的普遍忧虑和不满。虽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要负责核能的和平利用与核安全等事务,但其总干事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肯定中国是“动荡世界中的稳定力量”,既显示出国际社会对于美国在全球事务中单边行动的担忧与不安,也表明了对于中国“阻止强权”的一种期盼。
第二,从中国的角度而言,王毅与格罗西的会谈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通过与国际机构高官共同表达立场,强调自身站在维护国际规则和共同利益的道义制高点,进一步凸显美国当前贸易政策的孤立性和破坏性。同时,王毅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这一表态实际上也是在提醒国际社会,美国的单边行动不仅针对中国,也威胁到整个多边主义国际秩序,通过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角色和美国的消极作为进行对比,为中国在国际舆论和外交斗争中争取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因此,王毅与格罗西的此次会谈,不仅是对美国单边霸权政策的谴责,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重申多边主义立场的重要信号。这种明确而坚定的外交表态,将有力推动国际社会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避免全球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

直新闻: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和欧盟进行着激烈的贸易对抗,您认为欧洲国家会做出怎样的抉择?特朗普日前宣布的90天关税暂停期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公开数据显示,外贸占欧盟GDP的比例在2022年第四季度时最高达到111.4%,此后虽有所下降,但到2024年第四季度仍有94.6%。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结构无疑让欧盟成为当前贸易争端的重灾区。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就明确表示,如果对美谈判不成功,欧洲将对美欧之间的服务贸易征收关税,乃至放言对美国数字巨头加征特别税,此举可谓对美国进行精准反制。事实上,特朗普在计算所谓的“对等关税”时,只将商品贸易考虑其中,而未包含服务贸易。以美欧双边贸易为例,2023年美国与欧盟的商品贸易的确存在1686亿美元的逆差,但与此同时,美国也对欧洲实现了1126亿美元的服务贸易顺差。
当然,美国宣布的90天关税暂停期,为双方提供了一个谈判的缓冲期。一方面,欧盟可以通过这一窗口期与美国进行更深入的谈判,寻求减少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90天悬而未决局面也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地时间11日就警告,美方这一举措不过是“脆弱的暂停”,并未根本解决问题。冯德莱恩也表示,无论欧美的最终谈判结果如何,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都将重塑全球贸易关系,也必然推动美欧之间贸易格局的改变。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在一篇文章中悲观地指出,未来欧洲与美国之间或许很难达成一种“平衡的、没有不对称条款”的协议。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国际贸易持保守立场,认为美国过往达成的贸易协议是“不公平的”。然而,问题并不在于这些协议“占了美国便宜”,而在于美国社会内部深层次的问题,包括贫富两极分化等,导致大量基层民众并未从国际贸易中受益。英国《经济学人》的数据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以来,美国95%的财富增长都流入了最富有的1%人群。由于这种不平等的经济分配,民众对基于全球化的国际贸易逐渐丧失信任,甚至将其视为不公平的象征。而特朗普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激发民粹主义情绪来试图重塑国际贸易协议。从这个角度而言,特朗普所追求的并非所谓的“公平贸易”,而是通过将美国国内的财富分配问题包装成“不公平贸易”的形式,试图将美国的社会困境转嫁到国际贸易伙伴身上,让其他国家为美国的社会问题买单。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注定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因此欧洲与美国之间很难,也大概率无法达成令双方满意的新贸易协定。某种意义上,面对美国的压力,欧洲必须在全球政治博弈中重新审视并找到自己的位置。随着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加剧,欧洲在两大经济体之间的战略选择也将至关重要。如何平衡与美国的传统关系和与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合作,是选择保护主义还是坚持贸易开放,都将深刻影响欧洲未来的经济走向与国际地位。
作者丨张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