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七大方面提振消费!南平市出台若干措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1:24:00    

近日,南平市印发《关于大力提振消费的若干措施》,在做强文体旅游消费、扩大商贸业消费、保障休息休假权益、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等7个方面,出台27条措施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

《关于大力提振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关于大力提振消费的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大力提振消费的若干措施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持续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扩大“迎宾客引人流 促消费促发展”效应,全方位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01开展“迎宾客引人流 促消费促发展”工作

1. 常态化做好“迎宾客引人流 促消费促发展”工作。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及社会各界通过对接邀请、策划招引、区域协作、宣传推介等方式主动招引市域外群体到我市开展会议展览、休假疗养、参观考察、学习培训、比赛竞赛、文化演出、研学团建、经贸展销、节庆活动等,培育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激活市场消费潜力。各县(市、区)、各行业开展地接服务人员培训,改善酒店、宾馆、民宿等住宿条件,不断完善各类活动场所和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并充分用好各种新闻媒介,加强“迎宾客”工作的宣传解读。

02做强文体旅游消费

2. 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发挥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和“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等活动的宣传带动效应,举办“千年建州、食全酒美”、暑期“全国少儿美展”、小红书“城市正当红”文旅宣传推广季等活动,做强文旅经济。

3. 积极推动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在我市建立研学基地,依托全市各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打造高品质研学旅行套餐,吸引更多市域内外的学生在南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4. 加大“茶旅”支持力度。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主流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传播茶旅创意图文、视频作品,单篇作品满足转评赞按不同梯度给予相对应的奖励;对一个月内引入同一团队达1000人以上的旅游市场主体给予一定奖励;市场主体在携程旅行、抖音等平台销售的线上产品,按实际核销金额总量排名,并对居前列的予以奖励。

5. 探索学生春假,针对学生春假设计大武夷差异化线路产品及政策研究,推出大学生春假门票、住宿、餐饮等系列优惠礼包,发布高校学子“武夷之春踏歌行”计划,包括“星辰计划”“小红书激励计划”及“春假体验官招募计划”。

6. 用好过境免签政策,优化入境游消费环境。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和航空市场旅游营销奖补政策,持续优化入境游消费环境,加大线路产品政策对外宣传,鼓励市场主体加大引流,对符合政策标准的予以兑现奖补。积极推动2025年入境游市场同比增长18%。

7. 激活体育消费,鼓励各类体育赛事市场主体在我市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发展户外运动项目,支持大武夷超级山径赛、张三丰越野赛等品牌赛事做大做强,创新举办“大武夷驿传”路跑接力赛、南平市越野跑联赛等赛事,进一步丰富体育赛事消费场景。鼓励各类体育训练企业(场所)承接各地各类集训队伍。鼓励各地依托景区、街区、商圈等消费新场景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赛事活动品牌。2025年全市力争举办400场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其中省级以上赛事活动50场。

8. 积极培育文化消费业态。进一步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鼓励各类主体引入举办演唱会、音乐会、文化演出、微短剧拍摄等活动,支持延平、松溪等地制定出台影视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政策,激活“演艺+”市场活力,壮大“影视+”产业规模,促进文旅市场消费。

9. 释放会展经济乘数效应。用好会展业专项扶持资金,依托武夷会展中心,积极引进市场化主体,围绕我市“五个一”特色产业优势,培育品牌展会。2025年,力争市场化举办武夷山竹博会、海峡两岸茶博会等大型品牌展会活动10场次以上。借助广交会、上海进博会、厦门“9·8”投洽会等重点展会平台,做好会展业政策宣传,加强与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上下游企业联动,完善“展会+旅游”配套服务,吸引境内外参展商、采购商、游客在南参观旅游。

03扩大商贸业消费

10. 做活武夷山水城。构建“一桥一核十馆”商业格局,融入非遗、美食、国潮等元素,打造网红廊桥和具有特色的南平各县(市、区)特色展馆,引进娱乐直播项目。持续举办“花朝节”“啤酒美食嘉年华”“山水音乐汇”等各类活动30场次以上,引流聚客,激活消费市场,着力打造“非遗文化+名优特产”特色街区。

11. 挖掘福建农林大学周边消费潜能,积极招引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电商与直播、教育培训、生活服务等产业链,规划商业步行街、美食夜市、周末集市、特色民宿等多形式业态,打造集餐饮、休闲、娱乐、生活文化、学生创业于一体的特色学生商业街区。

12. 实施地域餐饮品牌培育工程,发挥中央电视台《三餐四季》南平美食篇的带动作用,推出南平美食打卡路线。支持各县(市、区)深入挖掘本地美食文化,打造美食品牌,全市开展八闽美食嘉年华美食促消费活动10场次以上,发放餐饮消费券100万元。支持武夷山水城、建瓯铁井栏等申报省级美食街区。

13. 鼓励打造音乐、美食、潮流、后备箱等特色市集,举办潭阳大集等货物货品展销活动。有序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免费喝茶、特色美食、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夜间经济特色街区。支持发展地摊经济,在不扰民、不妨碍交通的前提下,支持开办临时占道小市场,引导流动商贩规范经营,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自己的场地外摆促销,满足市场和群众需求。

14. 助力老字号品牌提升。加强老字号等国货“潮品”品牌创建工作,围绕茶、酒、休闲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挖掘、培育一批老字号企业,推动南平优质品牌传承发展,全年力争培育5个以上省级老字号品牌。支持南平老字号等国货“潮品”入驻加油站便利店、参与“老字号嘉年华”等活动,拓展销售市场。

15. 推进首发首店经济。持续开展商贸业品牌门店引进工作,对2025年在我市投资经营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商贸业知名品牌门店,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各商业综合体、重点商圈通过场地租金、宣传费用减免等方式,支持品牌门店落地且符合相关条件的,每引进1家给予1万元奖励。

04更新升级大宗消费

16. 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深化拓展“共有产权”购房政策,鼓励将公寓式住宅、产权车位等纳入“共有产权”购房政策支持范围。对无房户、改善性住户以外人员申请“共有产权房”的,予以支持。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共有产权房”认购10000套。指导县(市、区)根据实际需求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17. 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安排2亿元以上超长期特别国债及配套资金,开展汽车、家电、家装、手机及3C数码产品、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活动,惠及15万人次以上消费者获得财政补贴。创新开展竹类家居产品购新补贴活动,对购买竹家具、竹家居用品、竹地板等产品且符合相关条件的消费者,按照最终销售价格的25%,给予最高1万元补贴。

05保障休息休假权益

18. 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加强对各单位休假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适时提醒其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对于不安排干部带薪年休假又不给予年休假报酬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同时指导县(市、区)加强对休假制度执行情况的提醒和监督。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

19. 积极推动职工疗休养。加大疗休养宣传力度,发动各级工会广泛开展职工疗休养活动,鼓励基层工会弹性错峰开展职工疗休养活动。打造职工疗休养南平特色品牌,举办“疗遇武夷山水间”南平市职工疗休养品牌发布活动,推动南平市职工疗休养基地成为受职工欢迎的疗休养目的地,力争2025年引流量增长20%。鼓励县级以上工会,持续组织开展面向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群体子女参加的“工会夏令营”研学活动。

06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20. 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实施就业支持计划,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及时兑现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覆盖面,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充分发挥零工市场、企业用工快招共享、大学生就业全链条信息服务等“三大平台”作用,让更多劳动者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开展优秀创业项目评选,全年资助创业项目100个,择优给予3—10万元资助。

21. 打造“闽北家政”区域公共劳务品牌。按照“统一品牌运营、统一培训标准、统一评价体系”的要求,支持建设一批家政实训基地,培育一批家政龙头企业。2025年培训家政从业人员5000人以上,培育家政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带动稳定就业3万人以上。

22. 用好南平市农村资源产权交易平台,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大力推广“乡村资源流转贷”“整村振兴贷”,推动整合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资产,完成“乡村资源流转贷”银行授信2000户以上、授信金额8亿元以上;实施“整村振兴贷”项目60个以上,争取银行授信金额30亿元以上。启动“武夷百村”计划,到2026年6月底,建设含“六小村”在内的10个以上样板村落。为全市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提供免费的产地、产品检测服务,并针对粮食类作物,市本级给予新认证的粮食类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万元/个资金补助,力争2025年底全市绿色食品认证个数达到350个以上。

07保障支持消费能力

23. 加强生育支持力度。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积极生育支持的部署,通过建立生育补贴制度、增强生育保险保障功能、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加强生殖健康服务等措施,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公办托育和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公办托育机构;已备案的托育机构,可申请执行居民生活类用电价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发展项目清单》,为签约的托育机构提供免费健康服务。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积极谋划托育项目,探索组建全市的妇幼健康相关专科联盟,引入国内高端月子中心连锁品牌,打造全国首个孕产“福地”。

24. 强化医疗资源保障。保质保量完成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扩容建设,推行公立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实施免陪照护服务专项奖补、千名医师下基层、适龄女性HPV疫苗免费接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等为民办实事项目,为群众减轻医疗负担。

25. 优化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加大普通高中学校学位供给,积极为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提供便利,保障随迁子女“应入尽入”。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奖助学金等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6. 做好养老助老。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项目,推动有条件的乡镇“幸福里”社区打造成为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支持更新更换使用15年以上(2010年1月1日前办理使用登记)的住宅老旧电梯;对纳入更新改造计划的住宅老旧电梯整体更新更换,按15万元/台标准给予定额补助,2025年全市计划实施电梯更新468台。积极发展银发旅游等产业,扩大增加“赣闽风华·武夷山水”号银发旅游专列线路,释放银发消费市场潜力。

27. 打造放心消费环境。围绕食品流通、餐饮服务、药品流通、网络市场等重点领域,开展“放心消费在南平”行动,严格落实“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机制,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推动“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进景区、进商超、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度。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强化协同配合,明确任务举措与具体目标,加大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要统筹用好各级相关财政资金,支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要加强对各类提振消费政策、活动的宣传报道,及时推出一批成效突出的创新示范案例,并认真组织推广。

以上涉及奖补的政策,除已明确由省、市财政承担的奖励外,剩余奖励资金按照现行财政体制予以兑现。本政策与其他财政政策不重复享受。同一企业或同一项目符合多项奖补政策的,按最高奖补金额给予奖励。本政策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除文件内容另行规定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来源:南平广播电视台新武夷、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