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381,简称:*ST春天)于8月28日披露2025年中报。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下降9.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70万元,同比从亏损5987万元转为盈利,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仍亏损178.77万元,意味着公司主营业务尚未真正实现盈利,净利润转正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支撑。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65.86万元,资金链压力显著。
主业疲软,现金流不容乐观
报告期内,*ST春天两大主营业务——酒水快消品与大健康板块表现均不及预期。酒水业务虽实现营收7972.18万元,同比增长59.44%,但主要得益于去年同期低基数及新产品投放。*ST春天表示,受白酒行业整体调整、消费场景收缩、价格倒挂等因素影响,该板块“业绩不及预期”。大健康板块则出现大幅下滑,冬虫夏草原草业务收入1565.63万元,同比下降64.75%;中成药利肺片销售业务收入2679.23万元,同比下降34.80%。公司将其归因于“行业淡季、消费需求下降、集采政策限制”等因素,反映出其传统优势业务面临严峻挑战。
截至2025年6月30日,*ST春天货币资金余额为1.41亿元,较年初下降31.85%。同时,应收票据新增2000万元,应收账款虽有所回落,但仍高达3961.71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仅为-6065.86万元,同比由正转负,大幅下滑450.01%。*ST春天解释称因“销售商品收到的货款减少以及购买商品支出增加所致”,反映出其主营业务回款能力减弱,采购支出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预收货款从8350.18万元降至2484.71万元,降幅达70.24%,显示客户预付意愿大幅降低,市场信心不足。
内控漏洞,收到监管处罚
报告期内,*ST春天合规问题集中爆发。5月23日,公司同时收到青海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警示决定书》,事由包括关联交易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与信息披露义务、过往业绩预告信息不准确等。
6月23日,上交所又因*ST春天2024年度业绩预告“未提示营收风险、更正公告不及时”,对公司及董事长张雪峰、财务总监王林、时任董秘陈定等核心高管予以公开谴责,相关主体已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监管文件显示,*ST春天与关联方宜宾听花酒业的日常关联交易未按规定提前审议,直至2025年6月才通过董事会“追认”相关交易,暴露内部治理流程的严重疏漏。此外,时任董事会秘书陈定于7月22日因“工作岗位调整”离任,公司暂由董事李贺代行董秘职责,高管团队稳定性不足进一步加剧治理风险。
对外投资隐忧
子公司经营状况进一步加剧公司压力。报告显示,成都听花盛世贸易、北京听花贸易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654.33万元、-368.67万元,西藏读花酒业因“经营调整”已启动注销程序;核心子公司西藏春天酒业虽实现净利润1934.85万元,但因与原济南经销商的合作纠纷,249万元银行资金被法院冻结,相关诉讼仍在审理中,存在资产减值风险。
对外投资方面同样暗藏风险。*ST春天全资子公司石河子恒朗股权投资参与的“杭商锦带2号私募投资基金”清算工作尚未完成,其投资的两家霍尔果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正通过诉讼的方式追偿有关投资款及其他应收款,相关事项尚在进行中,可能对公司未来利润产生潜在冲击。
*ST春天表示,公司面临三大风险:政策市场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及内部管理风险。白酒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虫草业务受政策和季节性影响显著,加之监管环境趋严,公司未来经营压力不容小觑。尽管公司表示将“通过精准营销、产品创新、成本控制等措施化解风险”,但其能否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实现持续盈利,仍需市场检验。报告期内其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2.40%,创新能力后劲不足,未来竞争力存疑。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其后续经营改善情况、现金流状况及监管整改进展,谨慎评估投资风险。(华金)
(提示:上市公司信息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